《西方文明史》记载:“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是
A.哥白尼 | B.伽利略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A.两党分歧日趋扩大 | B.两党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
C.共和党是国会多数党 | D.两党对峙的格局尚未形成 |
《货币》一书载:在英国黄金博物馆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个国王手上拿着一个金蛋,相应的谚语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一种权力,但也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把手中的金蛋捏碎。这体现出英国
A.国王掌握了裁决权 | B.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 |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 D.是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
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
A.直接民主政治制度 | B.公民多数人的暴政 |
C.决策失误的公民大会 | D.不公正的司法制度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