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
|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
|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
|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以上材料可看出
|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
|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
|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
|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
|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
|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
|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 B.神权色彩浓厚 |
| C.政治等级森严 |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