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
罗斯福新政时期,保守派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下列不能佐证保守派观点的是
A.整顿金融体系 | B.以工代赈 |
C.监督工业生产 | D.借鉴苏联,采取计划经济体制。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 B.19世纪末的美国 |
C.1920年代的苏联 | D.1930年代的德国 |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 B.19世纪前期 |
C.19世纪中后期 | D.20世纪前期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
B.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
D.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