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抗菌肽(selvsin)能治疗癌症,不同浓度抗菌肽治疗效应不同,高浓度抑制细胞增殖,低浓度却促进细胞凋亡。表甲示抗菌肽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结果(3H-TdR即含3H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活细胞数目取决于细胞增加数目与细胞凋亡数目相对值),图乙示抗菌肽的人工合成流程。请回答
表甲 梯度浓度的抗菌肽对肝癌细胞吸收3H-TdR及活细胞数目的影响(24h内)

抗菌肽浓度(ug/ul)
0
1
10-1
10-2
10-3
10-4
10-5
实验组别及研究内容

3H-TdR摄取量
4000
1100
1180
2400
4120
4310
4220

活细胞总数
100
140-153
180-200
212-240
148-160
80-92
20-40


(1)根据表甲实验一的数据分析
①抗菌肽能治疗癌症的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周期中    期内       的合成从而限制细胞的增殖。
②最佳抑制作用对应的抗菌肽浓度为        (ug/ul)左右。
(2)癌细胞增殖的同时,细胞也会“自溶”出现凋亡。
①这种现象体现了膜具有                            特点,当抗菌肽的浓度超过10-2(ug/ul)后,癌细胞增殖数目        凋亡数目。
②细胞凋亡的本质是                   
(3)图乙中甲醇诱导表达体现了表现型与基因的关系是                             。分离与纯化抗菌肽常使用的方法有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禁止生殖性克隆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B;C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a~d四种物质交换概况 ____________
(3)图中a~d,0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C0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和b之间隔以,b和d之间隔以,b和c之间隔以,b的来源有,b的去向有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与等系统有直接关系。

为了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增城市政府采用建立鹤之洲等人工湿地公园的新思路,这些湿地公园在孕育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以及提供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图 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的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有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索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______进行传递。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4)近年来发现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价值。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

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
培养环境
肝脏小块
(数目相同)
A组
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B组
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C组
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组。
(2)图中曲线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 _______
(3)图中曲线乙是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______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 ________,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___,并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添加了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____个,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_________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 “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以及观察细胞器和质壁分离现象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苏丹Ⅲ染液、50%酒精
某种着色液滴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X染液
线粒体
C
新鲜菠菜叶
清水
叶绿体
D
紫色洋葱鳞片叶
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盖玻片和载玻片外,观察实验现象时还需用到
(2)A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花生种子中含有
(3)B组实验的X染液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色。
(4)在C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表皮,原因是菠菜叶表皮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主要存在于中。
(5)在D组实验中,显微镜下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实验条件中使用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