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 ,同人的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②① | D.③②④① |
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各题。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下列叙述不属于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各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①约16亿人 |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温饱型消费水平 |
②10亿之内 |
小康型消费水平 |
③8-9亿人 |
|
富裕型消费水平 |
④7亿之内 |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据此回答各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
重约是
A.93% | B.33% | C.13% | D.60% |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9%,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因此,解决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 |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各题。
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①属国际人口迁移②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
③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④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 B.家庭婚姻 | C.环境质量 | D.文化教育 |
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 B.扩大了![]() |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 |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
下图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构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完成各题对图中1农业地域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 B.在西欧地区有大面积分布 | C.水利工程量大 | D.商品率高 |
图中3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泛,其影响因素是:
A 政策 B 交通 C 市场 D 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