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8世纪,西方世界开展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该运动开始于英国,蓬勃于法国,实践于美国,扩大到整个世界……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猛烈抨击旧传统、旧礼教,冲击、动摇了封建主义在思想界的统治,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高潮。
需要承认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参加者也提出了某些脱离国情的过激主张,如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与孔子,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中国的一切都要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张)"。但瑕不掩瑜,今人无法苛求先人,我们必须看到新文化运动在反封建过程中发挥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
--摘编自2014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1)用直线将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与其主张连接起来。
伏 尔 泰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 揭露旧制度的弊端,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
卢 梭 反对保留君主制度,主张采取共和制度
(2)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中,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是哪几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之处。
②举出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发动侵华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现代历史上,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和转捩点上,总能发现日本幽灵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是让近代中国屡次沉沦的梦魇。
——王海涛《日本改变中国》
(1)近代历史上日本第一次“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二:不应忘记的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八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犹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呢?他还是会继续挣扎的。
——齐世荣《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指的哪些事件?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日本法西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参战,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军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的因素。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战败的原因)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尼米兹上将和陈纳德将军关于对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
材料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独裁政府,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者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国劳动阶级(即工人阶级)还处在极幼稚时代,……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摘自《中国共产党“三大”决议案》1923年6月
(1)材料二中指出的革命对象、革命要求与材料一中相比分别有何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打“√”;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打“×”;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
①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
② 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血腥镇压,戊戌变法失败了。( )
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④ 中国近代化是依次从思想——制度——器物层面推进的。( )
材料二:“……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革命风潮,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新的社会力量”和 “先进理论”分别是指什么?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新的社会力量”作了哪些努力?(写出两项即可,2分)
(3)中国人民“为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探索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人)乘中国多事,长驱直入,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们汉族)算得地球上最大的民族,且是地球上最老最文明的民族,到了今天,却成了亡国之民……我们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种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们汉人的国了。
——《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
(1)材料一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
(2)材料二中孙中山对实现“民族之统一”是如何认识的?
(3)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在推进我国民族观念的形成方面有什么意义?
学以致用,合作探究。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20世纪末。7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苏联建立和解体时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2)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最终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3)从苏联的荣辱兴衰中你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