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92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92年。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用智慧和毅力谱写了92年光辉而悲壮的中国现代史!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追寻马克思主义的足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同学们从教材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情境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情境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过程(如图),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

(1)根据情境一,请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及其体现的哲学道理。
(2)根据情境二,请你结合“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情境三,请你填出上图中对应的理论体系,并选择其中一项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X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
材料一骑自行车出行绿色环保,但近年来广州市区的干道上,很难找到一条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点也是越来越少;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拜客”是英语单词“bike”(自行车)的音译词。“拜客·广州”是一群为改善广州自行车出行环境“鼓与呼”的志愿者的集体称谓。
2010年1月12日,“拜客·广州”给市长送了一辆自行车。政府很重视这次会面,“拜客”们提出“设置私车保管站、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统一规划自行车道”等建议时,张市长在一旁连声叫好,还向“拜客”们介绍了广州在绿色出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规划,并把他们的建议转给相关部门落实。
(1)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看,“拜客”们的“鼓与呼” 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示?
(2)请应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拜客”们的行为?
材料二笼子空着时,只要是鸟,都往笼子里装。但如果笼子里的鸟,吃的多(成本高),产蛋少(利润低),飞不远(后劲不足,潜力小),那么腾出空间培育“吃的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就自然成了当务之急。
在2010年福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认为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全省发展低碳经济中走在前头。农工党福州市委建议“腾笼换鸟”,调整福州市产业方向,将市内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业迁出,在中心城区发展高新科技项目和都市型企业。
(3)“腾笼换鸟”策略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中的那些哲理?
(4)福州经济发展“腾笼换鸟”策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如何?

材料一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 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
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13分)
材料二 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 ,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被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11分)

材料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9年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情况

项目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就业
保障性安居工程
资金(亿元)
1981
1181
2930
420
4493
增长(%)
23.9
38.2
17.6
66.7
171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世博会留下了人类在文明与科学之旅中的许多辉煌,现代社会的不少概念和活动方式都是从世博会开始或从世博会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走进世博”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看文化
世博的精彩就在于世博是一个展现文化多样性的最好场所。在班级讨论会上,有的同学提到去看:墨西哥馆展示的“身披羽毛人物版画”的玛雅文化、法国馆展示的“青铜时代”的罗丹雕塑、非洲联合馆展示的“非洲权杖”、丹麦馆展示的“小美人鱼像”……
有的同学提出去看:意大利馆展示的中国“福”字、挪威馆展示的的中国竹子,墨西哥馆展示的中国风筝,波兰馆展示的中国剪纸,瑞士馆展示的中国阴阳理念设计图案……
(1)世博的精彩启示我们应如何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品主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在班级讨论会上,有的同学谈到:世博园区巧借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理念,利用自然风组建风道,减少空调的使用;传统中式建筑斗拱式样的中国国家馆,能耗可降低25%以上;挪威馆由15棵形态各异的“树”支撑,让人呼吸到来自挪威森林的清新空气;“柳条编织的篮子”装进西班牙人对于“绿色建筑”的奇思妙想,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
有的同学还谈到:本届世博会展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新产品、新技术。如,会呼吸的房子、能开上阳台的小汽车、演奏小提琴的机器人、剩饭剩菜能发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品味城市应如何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树形象
世博会的召开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在班级讨论会上,同学们一致倡议:一定要“告别陋习,提升素质”,“告别高碳,低碳生活”、“告别幻想,面对现实”、“注重细节,从自做起”……
(3)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为塑造国家形象,拿出你的个人行动方案。(限2OO字以内)

材料一:实现全民医保,是奥巴马竞选总统时许下的诺言。2009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出医改法案,但由于共和党议员在国会中一直加以阻扰而使法案搁浅。在奥巴马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历经十多个月的艰难谈判、几经妥协和修改,2010年3月21日,该法案终于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后经奥巴马签字,成为法律。
材料二:在我国,法律的制定是在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立法机关多次审议,由代表们充分讨论最后表决通过的。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表决最终以绝对高票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
(1)结合材料一,简析美国医改法案艰难出台和奥巴马政府不懈努力的原因。
(2)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权力运行原则及其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