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建立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手机打车应用市场快速发展,手机打车软件公司推出各种针对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优惠和补贴措施。打车费用的降低,吸引了广大民众纷纷采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出行。
手机打车应用的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发展,给相关各方带来了利益,同时也造成了出租车市场的种种乱象,如司机边开车边“抢单”有很大安全隐患;私下议价加价扰乱市场秩序;司机盯着手机找生意,“招手”打车变得更难。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手机打车出行的增多会引起公交车、私家车使用需求曲线(Q1)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曲线(Q2)发生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分别选出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两种变化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

(2)针对出租车市场出现的乱象,有市民认为,政府应限制手机打车应用的发展。请你评析该市民的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五“保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某市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并将9月22日定为首个“无车日”,号召“市民少开一天私家车,机关少用一天公务车”,减少汽车尾气等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同时应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状况。对此,绝大多数市民能自觉遵守市政府相关规定,保证“无车日”活动顺利进行,履行了市民应尽的义务。可也有人说,“开车上路是我的权利”。
(1)请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五的认识。
(2)材料六表中案例反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措施,简要概括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案例
经济学道理
示例发展低碳经济价格机制要发挥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市场自主调节,按商品的稀缺程度决定能源的价格
影响价格因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案例一我国制定了“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等;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
案例一: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二某颜料厂通过安装氨氮治理设备,每年可减少氨氮排放量1200多吨,有效解决了氧化铁行业的环境影响这一难题;将用水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对超计划或超定额取水的企业,实行超定额累进收费制度,实现了企业用水从“以需定供”到“以供定需”的转变,有效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案例二: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三少用一个塑料袋,减排二氧化碳0.1克;5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每次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克;选择应季蔬菜水果,每千克减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时空调调高一度,每台每天可以减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
案例三:
(请勿在此处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实现生态环境良好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北京市有关部门决定制定和实施《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是这一行动计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两步:
①《行动计划》(草案)提交北京市人大审议批准②《行动计划》向市民发布征求意见。
(1)根据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决策的一般程序,把上述两个步骤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2)上述《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程序,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3)结合材料二,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材料三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实惠成为一种时尚,但高中女生小曹最近在网上购物时却遭遇陷阱。她通过网上银行向某一网站支付920元钱购买一台复读机,拿到货物时却发现是劣质产品。当她打电话向工商局举报此事时,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匆匆回答说:“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具体,我们不管!”
(4)结合材料三,请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网络购物陷阱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6分)

在上海.启东之间架设一座跨江大桥,是通沪两地多年的梦想。2009年2月28日,沪苏两地之间的第一条跨江快速通道――崇启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由于位于长江河口段,江宽潮急,地质条件.气象条件.水质条件等非常复杂,工程施工遭遇极大挑战。工程指挥部和施工建设团队从实际出发,发扬共克难关的创业精神,于2011年4月15日完成了崇启大桥江苏段的建设。目前, 崇启大桥上海段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据介绍,接下来的三个月是崇启大桥上海段施工的关键期,施工人员正按照天气情况科学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崇启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一条重要便捷的通道,这必将对长三角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发挥长三角地区的整体效应,提升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相关原理?(答三点即可)

材料一:随着中国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用工荒’将会更多地表现为‘技工荒’。”当前,我国高端人才缺口大,影响自主创新成效,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更为产业结构调整所急需。
材料二:在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重新认识工人的价值。蓝领工人,是各大产业的主力军,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走创新之路并非按传统思维仅仅盯住或依赖科学家、发明家、科研院校等方面的科研发明成果,应该眼睛向内,积极支持、推进、鼓励在企业工作的一线人员搞发明创造。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重视蓝领工人创新的经济意义。

“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走基层的文化才能走进民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