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某班以"探寻中国的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探究。
材料一:(探索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阅读下列材料:
展区一:地理篇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西汉政府是如何管理西域事务、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的?(3分)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哪幅图片的主人公有资格获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2分)
展区三:文物篇
(3)上图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1分)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着一座孔子哦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根据材料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是清朝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令的内容,这场变法史称什么?这场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被概括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
(3)依据材料三,“第三次革命”是以哪次重要会议作为开始标志的?这次会议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1)依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为通西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西汉政府设置的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请举出2项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二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生活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美国新兴的信息产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尤为突出。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在此影响下,欧洲人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是如何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
(2)材料二反映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推行什么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
(3)材料三反映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其核心是什么?美国经济进入什么时代?
(4)材料四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该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为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2001年我国采取的举措是什么?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