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告别传统粗放型模式,增长速度“下台阶”,也意味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加快转型、发展质量“上台阶”。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为,趋利避害。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四川省政府财政厅拨财政专款给四川省博物馆、陈毅纪念馆等相关文化单位,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以确保基层群众切身利益,以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了解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设施的依据。
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同时,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问题,201 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 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实行严格的监测和预警制度,及时通报空气质量,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
一国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公司有了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多功能图书馆、技术培训中心、职工夜校等文化设施。近几年,企业步入良性轨道,经济增长连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和“文化与经济”的角度,说明企业为什么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
材料一:2003年~2012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
材料二: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2012年以来,某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达115.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数的59.5%。该市财政局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1 452万元,补贴标准达到每亩120元;积极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材料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市百姓也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了“理财”上,有的人甚至找专业人士进行家庭理财。
该市居民收入的结构变化情况
(1)针对材料一的情况,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谈谈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财政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3)请你为该市百姓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4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除了中央投入外,也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
材料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对能够发电等有经济收益的水库投资比较热心,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
材料三: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应该如何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作为负责人的公民就如何保护水资源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