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某校高三(2)班学生对其内容展开了探究,总结了其中的亮点,同学们最关心的有如下几点:
亮点一:“行稳致远,全面发展”
——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方面,李克强指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行稳致远。同时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结合材料,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亮点二:“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他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实现“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的方法论建议.。
亮点三:“文化建设,驱动复兴”
-——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好文化发展成果,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 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3)结合亮点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做法的文化价值。
某校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高一(1)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同学们收集到以下资料: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民族睦则社稷固”。
(1)请你联系《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民族睦则社稷固”的理解。
江苏省在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2011年2月,江苏在新疆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加大了对口支援项目;把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新疆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江苏的产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等。
(2)结合材料,你认为要实现民族团结,政府应该履行好哪些职能?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还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明办、教育厅主办的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该活动在常州举行。此次夏令营通过赠书、结对、交流、联欢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民族团结意识教育。为汉藏等各族学生架起了心灵友谊之桥,唱响了一曲动听的民族团结之歌。
(3)读完材料,你认为作为青年学生,可以为实现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A市市区私家车已超过40万辆,比2008年翻了一番。随之带来了交通压力增大,道路交通从“小堵”变成“大堵”,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高二(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探究小组,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材料一:同学们搜集资料后发现:在同样的道路面积上,公交车的通行量是自行车的4倍、小汽车的10多倍。许多发达国家的公交出行率已达到30%至40%,而A市的公交出行率不到10%。
(1)请你为提高A市的公交出行率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在讨论中,某同学表示可以在网上用虚构的事例证明本市交通不畅的严重状况,这样所提的建议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一提议因遭到其他同学一致反对而被否决。
(2)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提议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该市政府在收到同学们关于“提高公交出行率”的建议后非常重视,并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A市公交事业长期发展规划》草案。随后,该市政府将草案在全市公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3)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阐述A市政府就该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意义。
我校周围有许多网吧经营,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可以积极实行民主监督,为守望公共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1)请大家根据我们周围存在的一些由于政府部门不作为带来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下列步骤制定一份监督方案。
①确定监督目标(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备选方案(即提出监督的渠道)(要求至少设计三个备选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2)公民应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发挥群众监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某班以“我看网络监督”为主体开展了探究活动。
甲说:“网络是自由空间,网民爱说啥就说啥,政府对网络监督引导规范的做法,必然侵犯了网民的监督权。”
请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评析甲的上述观点。
(2)以上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温家宝总理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认真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召开会议,和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盈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重点任务以及中央支持的政策措施。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材料二:春耕生产,农机先行。山西省农机部门为确保农机春耕有序开展,早计划,早落实,采取多种措施服务农机春耕备耕。搞好农机物资调配,指导销售企业调足货源,做好农机零配件、油料等物资供应。此外,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发放科普书籍,举办农机驾驶操作、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新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黑车非驾”等不法行为,为春耕保驾护航,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部门的行为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