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 B.两极格局解体 |
C.单极格局形成 | D.多极化趋势出现 |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
D.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
《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