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运动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海外贸易

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段材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