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 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 |
| B.德法战争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
|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
| D.德法和好是时代的要求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而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 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
|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
|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的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
|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下列关于其间“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实有①隋唐三省六部制 ②宋二府三司 ③元行省制度 ④清军机处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下列体现这个公式含义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斯大林模式 | D.“新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