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机肥迎来了好机遇
①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句话点明了农家肥对于农业生产的超凡地位。不过,这已经是老皇历了。叫好不叫座,明知有机肥比化肥好,但农民就是不爱用,这正是目前有机肥推广所面临的最大现实。
②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肥效长,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还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提升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不少人觉得,现在的蔬果好像比过去好看了,但却没有过去的香了。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楚化肥已经全面取代有机肥地位的后果之一。
③因此,严格控制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广有机肥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要制定有机肥使用的补贴政策,保护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应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土地的污染和退化,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相信有机肥在未来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第②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过度”为何不能省去?请简要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C B(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作者:[美]杰瑞·沃曼)
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什么?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①段交代了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品析文中A.B.c三处加粗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
(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回答小题。(共8分)
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
①近日,CCTV-4“中国新闻”栏目称“吃方便面等于喝油”,情况确实如此吗?
②为了弄清油炸方便面究竟隐藏多少油脂,有关人员进行了实验。实验员首先将方便面捏碎放入烧瓶中,随后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石油醚溶剂,萃取出20毫升油,重约15克。对此,实验人员表示,这些只是方便面面饼中所含的油,还不包括调料包中的油。买验结论是,一包油炸方便面的含油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油量,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并不夸张。
③上海华东医院主任营养师陈霞飞表示,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科学性,方便面的确含油量很高,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就能知道。以某品牌一款红烧牛肉味油炸方便面为例,一包129克的方便面,105克的面饼中含有20克脂肪,24克的调料包中含有11.7克脂肪。陈霞飞指出,这里写的脂肪其实就是油脂,也就是说,连汤带面吃一袋方便面会吃进31.7克的油脂。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应该控制在25-30克。可以说,吃这样一包方便面,一天的用油量就超标了。
④油炸方便面含油量高,那么非油炸方便面含油量如何呢?阅读同品牌一款红烧牛肉味非油炸方便面的食品标签后发现,包装注明每100克产品含脂肪8.6克,可以说这包面饼7 5克、配料23克的万便面,含油量约等于8.6克,确实远低于相同味道的油炸方便面。
⑤对此,陈霞飞表示,非油炸方便面相对健康,但也不能多吃,无论油炸还是非油炸,万便面只可用于就餐不便时补充能量,不能提供足够营养。实在想吃时,最好用锅煮,每次只放料包的1/3,再加些青菜、鸡蛋、肉类,且最好不要喝汤。
(选自《牡丹江晨报》)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方便面 B.方便面营养差
C.吃方便面等于喝油吗? D.方便面含油量高,最好少吃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相对”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我们要科学饮食。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挽 歌(徐树建)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
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
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
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掉?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
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
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
老牛头问他:“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
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后叹口气,说:“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
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话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你们村子没拆吧?唉,真好啊!”
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水,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
老牛头大叫起来:“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
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
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
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说:“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
老牛头大惊:“大黑,是我啊,我是老牛头啊!”
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近。
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删改)
文章开头说:“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
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对文中画线的细节作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结尾处写道“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老牛头此刻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章,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故乡的艾菜
曹峰峻
①除夕的晚上,我在思乡的情绪中打开家乡捎来的艾菜罐头,一阵麻辣的气味窜进鼻孔,我眼圈开始温暖起来,朦胧中我看到透绿的艾菜叶在我颤动的筷子上闪着忧郁的光,仿佛向我传递故乡的云霓流逸,使我感知故乡冬季的田野,空中的月华以及月华中母亲的音容。一颗泪珠悄然滚落下来。
②艾菜又称苦艾,苦艾其实不是菜,只是一种野草,它总是在冬寒中长于冰封的田埂,深藏沟槽之角。春天的群芳斗艳不属于它,连似花非花的油菜也能喧染黄潮角逐花市,只有待春夏、秋冬在退潮中冲淡,在丰满中憔悴,苦艾才在乡间田埂上角逐飞奔,在很清静的一角梳理阳光,很有分寸地开出淡淡的黄花。不管风暴和冰雪,它总能坚忍不拔地点缀幽黑的泥土,很有耐心地独守一方风景。
③最先认识苦艾草并呼它为艾菜的是我母亲,最先把艾菜入汤、入药并以此制成特有风味的辣菜的也是母亲!那时我们在乡下政治避难,家境惨淡,每当在外上学的兄姐回家过节,母亲总熬上一锅汤分给我们喝,母亲总是在一旁默读我们被热汤滋润得油亮而有生机的嘴唇,母亲总在生硬的微笑中红着双眼,对我们说起艾菜能祛毒保平安之类的话。春节将至,母亲便将晾在屋檐下腊了一个腊月的艾菜用水洗清,放在锅里用文火翻炒,加上她认为必不可少的佐料,她亲自控制的炉火在她脸上飘动,母亲用双手捂住脸,我看到晶莹的亮点从母亲手缝间顽强地溢出来。我听到她说艾菜气味直辣得呛人。我看着她的眼睛,陷入了一种迷茫,我幼小的心灵还不能透过艾菜的辣味嗅到人生五味,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对艾菜初次麻麻的酸酸的感觉和记忆。那是一种甜蜜和苦辣的味道。
④当最后一粒谷子将秋天毫不犹豫地收藏,初冬就会招引母亲把我的手牵到原野上,在天光微熹,星星开始淡化的时候,田野上的冷风就一个劲地拂动母亲的发丝。母亲很有节奏地起伏身子。如果找到艾菜,母亲就让我坐在她铺在地上的头巾上,让我看她怎样把艾菜激动不已地移到掌心。直到日沉西山,母亲小心而不厌其烦地将一棵棵透绿的艾菜放进精巧的菜篮,母亲就把我揽进怀里,我们就会在彼此温爱中吟唱那首她教我的儿时时常背诵的歌儿:“大青龙汤桂艾黄,杏草石掌姜枣藏……”我和母亲行走在归返的路上,小镇灯火就会簇拥着关押了一天的爸爸款款走来,再看我们的家园,也缥缈在夜灯之中了。
⑤母亲的真知灼见是无懈可击的。清贫动荡的日子竟能让兄姐们健康平安地度过。我在大学图书馆曾翻遍所有的医科药典,始终没有发现与艾菜相关的文字,由此推论苦艾草只有母亲才能认识它,也只有母亲才有理由才有资格把它唤为“艾菜”。
⑥当春光一次次逼迫冬日返青,母亲就把一粒粒收藏的艾籽播种到用甜杆围成的菜园里,艾菜发芽了,母亲就把芽蕊在早晨的阳光下重新编队,依次排序到她弹过三遍棉絮般的松暖湿润的土里。艾菜在她的希望里疯长,成为四季常绿的景观,母亲的技艺也传遍了村里村外,每逢腊月,风腊的艾菜就在各家庭院里的晾衣绳上窜来窜去,翻墙走檐。整个腊月,母亲的微笑在风中荡来荡去。
⑦二十年后,母亲在我城里的小院里腌制辣菜,她遵循在月下制作的方式,先用小剪刀梳理它来自乡下的根须,院子里仍飘浮着乡下那桑田埂上的呼吸,那是遥远而亲近的声音,轻柔而恬淡,是浸润人心的天籁,是母亲生命中的抒情韵文。母亲银色的发丝在微风中拂动。母亲真的老了,那透绿的菜叶,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忧郁的光,怜爱地看着我,仿佛向我诉说母亲的幸福和苦难。
⑧但我不敢相信那次院里是母亲最后一次月夜制辣菜,母亲仿佛有预感,那次让我坐在她身边,让我看她掌火,亲自制出很多瓶辣菜。第二天她就坐船很平静地回乡下去了,再也没有回来。当村里的辣菜罐头厂开得如火如荼时,母亲已安息在村西头的高坡上,苦艾菜从村口顺着田埂和小路争先恐后地延伸到母亲的身边,在墓周簇拥着围了一圈又一圈,冬季来临苦艾竟然在冰天雪地开出艳艳的花,苦艾花轻弹曼舞着……
⑨我知道苦艾其实不是菜,但在寒风中照样长得矫健,苦艾花不能算花,但在阳光下却开得异常绚烂,毫不逊色。
第②自然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第③自然段,你如何理解加点的“甜蜜和苦辣”?
第④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就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些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北极熊的数量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许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