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回答:
(1)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百家讲坛》*易中天
结合所学,请回答:
(1)你知道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吗?请说出“他”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并指明其所创立的学派在哪一朝代成为我国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中“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战国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出其发生的社会原因?任举两个代表学派并说明其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现在攻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外城,……杀人多的话必定达到几万,少也会有几千。”
材料二: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墨子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武的战争观点与墨子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秦朝为乱政虐刑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内外骚动,百姓罢敝(人民疲劳困顿),财匮力尽(财物缺乏,力量用尽),民不聊生。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回答:
(1)阅读材料概括:秦朝实行怎样的统治?这样的统治导致了怎样的结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国家有了怎样的统治才会繁荣富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故汤武(古代的好国王)不循古而王,夏桀(古代的坏国王)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认为国家必须变法的理由是什么?(在材料中找答案)
(2)商鞅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回答:“秦王”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轩辕于是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安抚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以与炎帝(人名)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而得其志。蚩尤(人名)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指谁?在中国文明史上,他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分析,轩辕在几次战役中能够战胜敌人的原因是什么?(在材料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