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前者由中央财政一次性划拨地方财政,纳入地方预算;后者根据地方项目建设和产业扶持需要,由中央各部门将资金拨付给需要扶持的地方和企业,往往难以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相关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整理而得。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将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对于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管,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显然不多,透明度也不高,而在管理部门 内部,项目申请、审查把关等关键环节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缺少内部监督机制,上级管理部门通过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审查把关,缺少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立法层次较低,并没有将专项转移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缺乏人大的监督,缺乏刚性责任追究机制。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加强对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
(2)从公民角度你认为加强对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有哪些途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3年1月至2014年初,可恶的雾霾成了万民心中之堵,全国3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PM2.5频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肮脏”的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宣传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作出相应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同时,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给我们的启示。
(2)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保宣传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的意义。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某校高二(5)班召开“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美丽家园”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积极展开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了解新布局]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六届六中全会增加了社会建设,十八大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增加了依法治国。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不断拓展,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领悟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了这一目标。江苏省扬州市也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好扬州”的目标。扬州市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对全市进行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扬州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美好扬州建设。
(2)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建设“美好扬州”的做法。
[助力新蓝图]
王同学在交流中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建设美丽家园,要坚持生态优先,形成“城美人富”的良好局面;坚持因地制宜,彰显本地特色,使扬州更具魅力;注重挖掘和弘扬扬州优秀历史文化,在保持城市建设共性的基础上,彰显扬州古典元素和特色。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美丽家园献计献策。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但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据某知名机构调查,94.1%的中国人都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现象,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汉字危机”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惊讶和欣喜中,往往忽视对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人们从狭隘的实用主义立场去看待汉字,将汉字仅视为一种书写工具,在生活中往往忽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内涵,造成汉字书写的遗忘;还有就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字危机”的出现。
(1)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汉字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面对“汉字危机”的现实,人们根据汉字文化传承的特点,采取了不少的方法。近两年,央视举行的“汉字书写大赛”和“中华成语大赛”等新形式,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请为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并写哲学依据。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江苏省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将着力打造“江苏好人”品牌,把学习雷锋精神与学习“江苏好人”结合起来。
◆沿着雷锋的足迹
《意见》出台后,江苏省各地各行业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结合时代特点,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把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把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江苏省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做法。
◆苏山苏水好人多
近年来,“江苏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江苏好人”的“粉丝”,逐渐成为江苏儿女的共同心声。
(2)请运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向“江苏好人”学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