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 |
B.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
D.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 |
若右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l传递到细胞2快 |
C.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
D.若细胞l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 |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A.受精作用与细胞分裂 | B.有性生殖与有丝分裂 |
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 D.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 |
在DNA分子的一个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0.6 B.2.5和1.0 C.0.4和0.4 D.0.6和1.0
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繁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百分数为( )
A.100%、100% | B.25%、50% | C.50%、50% | D.25%、O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