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马豆素(SW)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支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图)。
请回答:
(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
(2)③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 。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 ,这是为了 ,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3)分析图1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①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②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下表结果:
表:培养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 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 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种。两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若F1表现型全开白花,F2植株有27种基因型,则(是或否) 能确定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亲本的组合有 种(不考虑正反交)。
(2)正常情况下,图甲一黄花植株与一橙花植株杂交,若子代有白花植株出现,则黄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 ,橙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 。
(3)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 。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ⅠA、ⅠB、ⅰ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基因H控制合成的酶H能促进某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H,但是基因h则不能控制合成这种酶;基因ⅠA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物质H转变为A抗原,基因IB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物质H转变为B抗原,但基因ⅰ则不能控制合成这两种酶。人的ABO血型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的关系如表:
血型 |
A型 |
B型 |
AB型 |
O型 |
抗原 |
A |
B |
A、B |
无A、B抗原 |
注:①基因型为H ⅠAⅠB体内可合成A抗原和B抗原;②无H者被视为O型血。
图为某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Ⅱ4均为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ⅠA、ⅠB、ⅰ和H、h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性状,它们在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3同时具有A、B抗原,则Ⅳ1为O型血的概率___________________。如Ⅲ1与基因型为HHⅠAⅰ的男子结婚,则所生育孩子的血型及比例是_______。
为了从甲、乙、丙三种微生物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从上述三种微生物提取了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并在表中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乙生物提取液 |
0.3 |
|||
丙生物提取液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取出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各支试管溶液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用“+”或“-”表示)。该实验作为实验组的试管是 ,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需要对试管_______________处理,才能据颜色变化深浅判断出实验结果。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1分)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1表示在一定CO2浓度、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量表示)。图2表示小麦在温度B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图1曲线中a点将向 移动,b点将向 移动;当温度突升时,叶绿体中最先升高的化合物是 。
(3)图1中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______________(具体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4)图2中若小麦在此温度下长时间光照强度为b时,是否能正常生长 (是或否)。已经测得小麦在温度B、光照强度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小时。为获取上述实验数据,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小麦置于 条件,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另一组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置于光照强度为d,温度为B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 溶液,所得数值为 。
(10 分)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 培养→纯 种分离→性能测定。请回答筛选过程中的问题。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集菌样,然 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 的环境采集,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 的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是指创设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 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实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 固氮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 培养基;对耐高温淀粉酶菌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的培养基,并在 条件下培养。
(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 理达到杀菌的效果。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等物质发生 。在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 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是 灭菌法。
(4)下图中 A、B 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产生的效果图解,请分析 接种的具体方法:
AB获得图 A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