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口腔中淀粉是否会发生变化呢?为此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回答:
|
实验方案 |
淀粉检验 |
现象 |
||
甲组 |
①淀粉液+2ml唾液,充分搅拌 ②37℃水浴保温5分钟 |
滴加碘液2滴 |
不变蓝 |
||
乙组 |
① ②37℃水浴保温5分钟 |
滴加碘液2滴 |
B |
(1)你认为兴趣小组所作出的假设是 。
(2)乙组的实验方案①应该是 。
(3)实验现象B是 。
(4)若有同学想探究口腔的温度与淀粉的消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应增设丙组与 组形成对照,实验方案为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5(用图中数字和箭头排列)。
(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作用,应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下几个小时。
(4)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是,其作用是
。
(5)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这说明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000年了。请你养几条蚕,探究它的取食行为。
(1)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蚕总是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
(3)制定计划:
①实验用的蚕要选择()。 [ A.个体大的 B.个体小的 C.刚由卵孵出的 ]
②实验的对照组是()。 [ A.桑叶 B.其他植物的叶子 C.蚕 ]
③对于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该选择()。 [ A.一只 B.十只 ]
(4)实施计划:(略)
(5)得出结论: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
小阳同学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酵母菌发酵的知识,对发酵现象产生了兴趣,心想:酵母菌发酵受温度影响吗?回家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矿泉水瓶分别编为甲瓶和乙瓶,各装入3克干酵母、10克白砂糖、100毫升不同温度的水,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瓶和乙瓶形成了一组实验,变量是。
(2)酵母菌和细菌同是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酵母菌具有,因此酵母菌比细菌高等。
(3)请举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用途:。
张玲同学的伯父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但工作又比较紧张。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列A.B.C.D.E5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表,帮他拟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膳食计划。
食物 |
糖类(克) |
脂肪(克) |
蛋白质(克) |
维生素A (毫克) |
维生素C (毫克) |
维生素D (毫克) |
A |
48.2 |
7 |
38 |
40 |
12 |
0 |
B |
18 |
2 |
6 |
3 |
220 |
0 |
C |
0.4 |
90 |
6 |
4 |
7 |
40 |
D |
52.0 |
0.1 |
2.5 |
0 |
1 |
0 |
E |
8. 8 |
9.5 |
65 |
7 |
10 |
14 |
(1)为保证张伯父在紧张劳动后及时补充较多的能量,应该让他多吃食物(填表中的序号)。这类食物中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2)张伯父常常牙龈出血,那么他平时应多吃食物(填表中的序号)。
(3)如果张伯父傍晚看不清东西,可建议他多吃食物(填表中的序号)。
(4)张伯父若将食物D作为长期主要食物,会因缺乏维生素D而易患。
姗姗小朋友吃苹果,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同伴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