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材料二 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回答:
(1)材料一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远征途中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以谁为党中央的领导?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长征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材料二是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方面上来的战略决策?
(5)结合红军远征途中重要会议和材料二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归纳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大家庭的民族情谊。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统一也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叫什么?
(2)我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4分)
(3)你怎样评价秦始皇?(6分)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特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也发生变化。请回答:
(1)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纷争不断,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并说明其影响。
(2)三国鼎立,政权分立。请指出三国指哪些国家?后来,又是哪个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哪一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观察下列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位、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请回答:
(1)从图一、图二这些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得知春秋战国生产力显著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三反映哪位皇帝哪一巩固统治的措施?
(3)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内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材料出自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为加强中央集权,他们分别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图一、图二的人物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其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3)图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他是谁?创立了哪一学派?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4)图二帝王与图三思想家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隋唐时,日本先后派出13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之后有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古代日本的发展。而到了近代,1894年日本发动了(①)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②》,后加入(③)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0世纪前期,又先后发动(④)和七七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战争。(⑤)的胜利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雪洗了百年国耻。
1972年中日建交,21世纪来,从安倍一日“破冰”到温家宝三日“融冰”,福田康夫四日“迎春”,再到胡锦涛五日“暖春”,中日关系出冬入春……
然而,日本的右翼反华势力一直存在,21世纪后表现更加突出,2012年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领土争端,使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请回答:
(1)请填写出文中括号里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
(2)面对现状,中日领土争端该如何解决? 战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不是上策!请你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来谈谈你的看法。(10分,不少于5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