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 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3)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五: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2 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
2014 年,我国将9 月3 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 周年,国务院决定这一天放假,以便于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各类纪念活动。
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
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有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它收集、整理并展示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
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 亿美元,三十年后的2010 年达到2977.7 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 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 亿美元以上。
2015 年4 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汉与欧洲的往来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表

爆发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重要转折点

战争性质

战后格局
两极对峙格局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请将材料二的表格补充完整。
(3)“冷战”主要涉及的是哪两个国家? “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当今社会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什么表现?
(5)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请列举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三 2014年3月28日,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发表演讲: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立即表示:不否认旧日本军在南京进行的杀伤及掠夺行为,但关于死难者人数存在各种意见,日本政府未予断定。
2014年4月4日,日本文部省结束了对明年4月启用的新一轮小学教科书的审定,在被其认可合格的该批小学教科书中,首次出现称钓鱼岛为日“固有领土”。
(1)材料一中的“岛国”19世纪60年代末,“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前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导致两国外交关系“冰点”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老照片和旧报纸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两个瞬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尼克松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图一的照片应该拍摄于哪一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到今年已经多少周年了?
(2)图二报纸所指中国收回澳门主权是在哪一年?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与哪一伟大构想有关?
(3)结合两幅图片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开天辟地”“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卢沟烽火”“万里长征”“战略决战”“开国大典”
材料三 新华网快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选出恰当的关键词。
(2)请把材料三中的“南京大屠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请在年代尺上标出大致时间点,并注明事件名称)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明它与“五四风雷”或者“南昌枪声”之间有何联系?(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MH370航班失联至今已1个多月。其间,先后至少有26个国家投入了数十艘舰船、飞机和卫星参与搜寻行动,整个范围从北半球的泰国湾、南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到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如今面对重大事件,多国合作已成为主要趋势。
(1)举例说明发生在二战时期与和平时期的国际合作分别有哪些?
(2)在国家合作中也时刻存在着“较量”,请问开启两极格局“较量”的是哪两个国家?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里,国家间较量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
(3)如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4)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