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三种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10Ω 1.5A”、B:“20Ω 1A”、 C:“50Ω 1A”)、开关、新干电池三节、定值电阻R=10Ω、导线若干。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请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 (填“左”或“右”)端,这样做可以起到 的作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请你写出一种不用变阻器.也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莲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且电路元件完好.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外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 (任意写出一个)
(2)小莲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U/V |
1.0 |
2.0 |
3.0 |
I/A |
0.1 |
0.2 |
0.3 |
要测出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时所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选填规格的编号即可)
【实验结论】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
在“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把小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人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此时测出小金属块质量为 g;
(3)用细线拴好小金属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结果如图所示,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4)该小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下面是阳阳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
(1)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阳阳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_____(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入射角 |
30° |
45° |
60° |
反射角 |
30° |
45° |
60°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平面镜换成了_______________,并取来了两个______________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___________(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 ℃。
(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 等。
(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 态,固液共存时间为 分钟。
(4)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 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 。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气泡在上升时体积变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时体积变大。
实验记录
时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2)补上水沸腾时9分钟时的温度值_______℃。
(3)由实验可知,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水沸腾时会看到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5)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有哪些措施?(任写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