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日:“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黯见蚧未尝拜,常之揖:拱手作揖
B.使人其奏可:许可
C.黯质责汤于上前数:多次
D.黯小法,会赦免官坐:因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内多欲外施仁义侣鱼虾友麇鹿
B.公卿皆黯惧击破沛公军
C.甚矣,汲黯戆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D.见敬礼如此孰能讥之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家世渊远,世为卿大夫,后来凭借父亲的任命,在孝景帝时担任了太子洗马的官职,以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汲黯为人倨傲,不讲礼仪,特别难以容忍别人的虚伪和奸诈,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
C.汲黯不屈从权贵,为官有政绩,因此被人嫉恨、陷害,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并认为他近于古时的“社稷之臣”。
D.大将军卫青非常赏识汲黯秉正忠直、不拘礼数的品德与个性,他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了自己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或数黯,黯日:“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下列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教学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B.在教学内容上孔子重视师教与礼教,不但教学生文化知识,还教学生立身处世。
C.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不学礼,就无法独立生活。
D.本章还说明了孔子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陈亢说自己“问一得三”,这“三”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渊明不解音色,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饮辄尽造:置备
C.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
D.毕,还复之著:穿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乡邻之所贵②既自以心形役
B.①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②鸟倦飞知还
C.①亲老家贫②引壶觞自酌
D.①郡将候潜,值酒熟②实迷途未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自幼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C.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D.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回家,并写下《归去来兮辞》一文。

翻译句子
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文言文阅读。
选段(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选段(二)
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 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下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A.胜少,好学.。孤:幼而无父 B.昭帝崩会:恰逢
C.遣使者问吏民吊:慰问 D.光安世以为泄语让:谦让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夏侯胜有学识、为人质朴守正的一组是()
①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②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④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
⑤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⑥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④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胜向多位老师学习,博采各家之长,学问精细纯熟,善于论说灾异经术。
B.夏侯胜“臣下有谋上者”之言,既使昌邑王大怒,又差一点儿使张世安蒙受冤屈。
C.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宣帝下诏大赦天下,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D.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4)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望报乎岂:为何 B.何来王谒:拜见
C.见滕公适:恰好 D.王慢无礼素:向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①常从人寄食饮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④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B.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的袴下爬了过去,众人嘲笑他胆小。
C.到达南郑时,韩信看到许多将士逃跑了,心里害怕汉王责备他,也赶紧逃跑离去。
D.萧何告诉汉王,假如要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章繁简
[清]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②圉圉,受困无力。③洋洋,欢乐。④前,旧,均指《旧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惩:劝戒制止 B.有生鱼于郑子产馈:赠送
C.校人烹之,命曰反:反而 D.故其事多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郁:晦涩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
①作书须注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v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译文:
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