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
|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
| C.鉴别己烯和苯:向己烯和苯中分别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 |
| D.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依次加入的物质可以是H2O、Ba(OH)2、HCl、Na2CO3 |
某芳香族酯类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4H10O5,1mol甲水解后只生成一种产物乙,其物质的量为2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上述条件的甲共有3种 |
| B.1mol甲最多可以和4molNaOH反应 |
| C.乙能和浓溴水发生反应 |
| D.1mol乙最多消耗2molNaHCO3反应 |
某一元弱酸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t℃时,将ag HA完全溶解于水中,得VmL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其中n(A-)为bmo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 c(H+)=[1000b+c(OH-)V]/V mol/L
B.t℃时,HA的溶解度:S=(100a/ρ)V g
C.物质的量浓度:c(HA)=(1000a/MV) mol/L
D.HA的质量分数:ω(HA)=(a/ρV)×100%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
| B.图②是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不一定为1:1 |
|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 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N2(g) + 3H2(g)
2NH3(g) △H=-92.4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 B.t3时增大了压强 |
| C.t2时使用了催化剂 | D.t4时降低了温度 |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0.01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 (SO42-)>c(NH4+)>c(OH-)=c(H+) |
| B.0.4 mol/L HCl与0.1 mol/L NaAlO2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a+)>c(Al3+)>c(H+)>c(OH-) |
| C.Na2CO3溶液:c(OH-)-c(H+)=c(HCO3-)+2 c(H2CO3); |
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Na+)>c(CH3C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