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地:③地所在省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             ;不利影响主要是         。因此,加强        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与②地相比,④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人民网2011年1月21日电 201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其中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亚洲中部以及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现象明显。
材料二

由材料一可知,全球气温较高,由材料二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_____”。
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每空1分,共4分)

按材料二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多选)( )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读“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写出图中对应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的名称: A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全年受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N处和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________不同;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

自然景观由A-E-F-N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的变化(填字母选项)
A.B-C-D的变化B.D-I的变化,
它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____________而变化。
D处冬季风向为_____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题。

若图中①②③④是乡村聚落,村落规模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从聚落发展史看,最有可能发育成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
(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乙:
(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1日,地球位置最靠近上图中位置附近,此时全球昼夜分布大致与下图中的(填字母)图相符合。
(2)地球位于上图③位置时,晨线正好与100°E重合,经线正好与昏线重合。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
(3)当地球位于上图②附近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影响;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遇到的情况是(填选项字母)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4)南极地区气温最高时期,地球位于位置附近,亚欧大陆受气压控制。
(5)当地球位于上图①处时,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之后,太阳直射点正向(南、北)半球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