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 |
B.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 |
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
D.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 |
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30000斤 |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
C.“文化大革命一到实施拨乱反正 |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D.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