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
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 |
有资料表明,1840—1864年,广州的港市地位步入了衰退期,1851年成为广州港发展的转折点。1853年起,广州外贸中心地位逐步被上海取代。导致这一时期广州港地位变化的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南京条约》的签订
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 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
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
时间 |
茶(万磅) |
丝(包) |
战前年平均 |
5000 |
5000 |
1845年 |
8019 |
13 220 |
1851年 |
9919 |
23 040 |
1853年 |
10 122 |
62 896 |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