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l)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
![]() |
结论: |
物体振动得越 ,音调越低。 |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 |
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
过程 |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lOcm的凸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放在a、b、c处,移动光屏都能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像,其中在b处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d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撒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 (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 |
程序 |
提出问题——猜想—— —— 得出结论 |
问题讨论 |
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 。将蜡烛放在b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70cm处,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 |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把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测出质量为22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工艺品的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
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水蒸气比100℃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 。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由图甲可知,该组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高度已经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中,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7cm,并调节光屏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学器材的成像远离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4)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患了近视的小玉同学测出自己眼镜片的焦距为0.5m,那么她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 度。
图甲为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一个半径为2cm的球由于磁铁的吸引静止在盛水的玻璃管底,水深1m。移除磁铁后,球在玻璃管中上升,图乙为球在露出水面前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其中v0=0.05m/s,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移除磁铁前,玻璃管底受到水的压强;
(2)球在玻璃管上升过程中前4s的平均速度;
(3)已知球上升时受到水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关系为f=kv,球的体积用V,水的密度用ρ0表示,请推导球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为了测量标有“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峰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
(1)为了完成实验,在标有“10Ω 1A”、“20Ω 1A”的两种滑动变阻器中应选用标有“ Ω 1A”的。
(2)图乙为小峰同学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有示数,经仔细检查,发现多连接了一根导线,将其拆掉后,电路恢复正常,请在多连接的导线上画“×”。
(3)移动滑片,将电压表示数调到 V,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电压表工作时,其实内部有微弱电流通过,据此分析,所测量的额定功率偏 (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