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水平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分别为t1、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两光电门间距离为x,绳悬吊的砝码的质量为m(m远小于M),重力加速度为g。滑行器从G1到G2的过程中增加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合力对滑行器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用t1、t2、D、x、M、m和g表示)
某同学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线圈A通过电流表甲、高阻值的电阻、滑动变阻器R和开关S连接到干电池上,线圈B的两端接到另一个电流表乙上,两个电流表相同,零刻度居中。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不动时,甲、乙两个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
(1)断开开关,待电路稳定后再迅速闭合开关,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
(2)从上述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① 。
② 。
如图(甲)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电路图,根据实验测得的几组I、U数据作出U—I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确定:该电源的电动势为 V,电源的内电阻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
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作用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探究物理规律科学方法叫做()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模型法
(2)为了抵消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该同学需要进行平衡摩擦阻力的操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木板带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到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到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带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3)如图乙所示是张力同学某次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O、A.B.C.D为纸带上选取的4个计数点,已知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根据纸带上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这次实验小车运动加速度为
。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的速度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某同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描出遗漏的点,再作出图像,并根据图像求得该小车的质量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如果测得的
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
,
,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做对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AB是斜槽,BC是水平槽,它们连接平滑,O点为重锤线所指的位置。实验时先不放置被碰球2,让球1从斜槽上的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10次,然后将球2置于水平槽末端,让球1仍从位置G由静止滚下,和球2碰撞,碰后两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重复10次。实验得到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分别为M、N、P。
(1)在该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是下列器材中的 。
A.天平 |
B.游标卡尺 |
C.刻度尺 |
D.大小相同的钢球两个 |
E.大小相同的钢球和硬橡胶球各一个
(2)在此实验中,球1的质量为,球2的质量为
,需满足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被碰球2飞行的水平距离由图中线段 表示。
(4)若实验结果满足 ,就可以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