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采用下图a的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g=10)
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该学习小组的同学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作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探究滑块所受合外力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该小组成员提出了以下实验措施,你认为有效的是:()
A.保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大于滑块质量 |
B.保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 |
C.保持长木板水平 |
D.把木板的左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 E.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
在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
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
=0.2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左图所示,读数为x1.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x2如右图所示.则示数x1=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的公式为λ=_____(用
、
、x1、x2表示)。若将数值代入,可计算得λ=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为测量某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x(阻值约40~50Ω) | B.电流表(量程10mA,内电阻约50Ω) |
C.电阻箱R(最大值999.9Ω) | D.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3V,内电阻约0.5Ω) |
E.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但未完成全部连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原理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标明给定器材的符号)
(2)按电路图连接成正确的实物图后,该同学先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最大,将开关S掷a端,调节电阻箱R,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此时电阻箱示数为R1;然后将开关S掷向b端,.则待测电阻Rx=(完成必要步骤及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Rx,要求操作简单方便)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cm.(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