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如下图)。特别是明代各个时期的各种类型瓷器在海外都有发现,范围广、数量大。
材料二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投资7000多两银子,在家乡广东南海县创办使用机器设备生产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东南亚华侨投资中国开办近代工业的开始。……从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及房地产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到7100万元。1920—1930年间,由于东南亚华侨经济力量的发展,以及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华侨回国投资再次出现新的高潮。
——李国梁《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与中国》
材料三
表:东南亚国家(ASEAN)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实际使用额)(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1984 |
1986 |
1988 |
1992 |
1993 |
1994 |
东南亚总计 |
8.5 |
24.7 |
42.6 |
271.6 |
1007.8 |
1871.6 |
增长率(%) |
61.5 |
10.2 |
15.7 |
208.9 |
271.0 |
85.7 |
占外资比例 |
0.6 |
1.1 |
1.1 |
2.4 |
3.6 |
5.5 |
——据JETRO《中国经济》1996年3月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海外陶瓷贸易在明代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是如何推动南洋华侨回国投资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分析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并简析这些投资活动的意义。
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请简要说明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大背景及其主要表现。请仿照“第一次大变化”的示例填写下表:
变化 |
变化时间 |
变化的历史背景 |
变化表现 |
第一次大变化 |
鸦片战争以后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第二次大变化 |
|||
第三次大变化 |
|||
第四次大变化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二战”后的什么问题?
(2)三幅图片中有一幅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哪一幅?反映了什么问题?
(3)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什么时间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到1929年,美国的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债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1929年10月美国的证券市场崩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上述材料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制”,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完成:
(1)美国为何要提高进口税率?其目的是什么?
(2)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