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这主要反映了( )
| A.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 B.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 |
| C.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 | D.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
| 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
|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 B.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
|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 D.中国提出“一国两制” |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它
|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
|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
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
| A.卢沟桥事变 | B.淞沪会战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