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

A.蒋介石政府勒索敲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下列对话材料中,尚缺一个标题,最贴切的是()

A.民风纯朴 B.民智未开 C.民心不稳 D.民族觉醒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D.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