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家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
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
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 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
A.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 | B.中央集权的加强 |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 D.行政效率的提高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 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 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具体回答为什么在世纪之交要撰写新版本的《全球通史》时说:“新世界需要新史学。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 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 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是
A.教皇保罗六世崇信科学技术 | B.全球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
C.历史的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 | D.科学技术广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
18 ~ 19世纪的欧洲、美国,出现了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作家、艺术家,他们把人类改造自 然的成果看成一无是处,推崇虚幻的“田园生活”。这表明“他们”
A.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 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
C.对古典主义的推崇 |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