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 |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B. | 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
C. | 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 D. | 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 B. |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
C. |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 D. |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 |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 B. |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
C. |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 D. |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B. | 亚太经合组织 |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 D. | 欧洲联盟 |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 | 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
B. | 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
C. | 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
D. | 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