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湾拍摄的反映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1995年出品以来,历经5次再版;从第4版开始增加了战时延安红色根据地的生活,加进了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事实。现由中视丰德出资购买了该纪录片的大陆版权,并完成第6版《民族抗战》的编辑制作,计划于2015年10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据此推断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片是纪录片,因此对于抗战史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
B.该片的制作出品是在“九二共识”精神的指引之下完成的 |
C.该片的修订再版,体现了制片方“把历史还给历史”的创作理念 |
D.该片将在央视播出,说明了党中央对正面战场抗战历史的充分肯定 |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极不到位 |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
C.革命成功是因为注重舆论宣传 |
D.洪秀全斗争策略不科学 |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胡适在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指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下列对胡适主张的表述最准确是
A.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情感 |
B.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的变迁 |
C.主张不用典故,不讲技巧 |
D.从形式到内容对文学进行改革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西汉时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C.明末清初时李贽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从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有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