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三 简而言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还是我们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四  据统计,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不足之处
学习内容
实践活动
最主要影响
第一期
机器上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第二期
制度上
政治制度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期
文化上
思想文化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三所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53——1957年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材料四所反映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大历史事件都是我国在19世纪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巨变。()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进行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下面是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材料: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它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人用八阵图来表示诸葛亮政治、军事上的谋略。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赵藩题的对联,此联实质上是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诸葛亮虽能“攻心”,但“好战”仍是一大失策,最终使统一大业功败垂成,根源在于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小论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