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长沙的第一场雾霾,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雾霾指出直飚286(PM2.5),高居全国第三……当我们享受科技成就的的同时,这把双刃剑也在无情地刺伤着我们。结合中外科技发展史,探究一下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什么主张体现了环保的理念?雾霾天气的发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就?
(2)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缩短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整个世界日益紧缩成一个“村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成果加速了这一进程?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科技时刻改变着世界,请问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在发展阶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4)中国古代的科技曾经领先世界,但到了近代逐渐落伍,试分析其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11分)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4分)
(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3分)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司母戊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4例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4分)
(2)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2分)请举出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4分)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材料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材料二:“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9月27日晚8时在杏坛剧场隆重举行,华灯万盏的东方圣城曲阜此刻星光璀璨、万众瞩目。
(3)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4)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针对这种情况,孔子采取什么措施突破了这种限制?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材料二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爆发前的矛盾?
(2)这两场战争的转折点分别是什么?
(3)这两场战争在性质上有何相同的地方?有何不同的地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在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述?这一场变革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2)这场变革在交通运输工具上英国人的重大发明是什么?发明者是谁?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这场变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