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华民族追梦之路”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追梦】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实现梦想,掀起了哪次变法?
(3)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创办了什么企业?
【圆梦】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4)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三次斗争?
(5)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历史及两国关系耐人寻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两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出这两种理论成果是什么?并分别列举一位代表人物
(2)思想运动推动政治运动的进步和发展,试各举一例在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下的政治运动。
(3)法德关系对欧洲大陆政局影响深远。请举出两国在一战前所参加的对立的军事政治组织的名称以及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影响。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关系分分合合。请结合下列不同主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具体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其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 “举国一致”实现后,国共两党建立起抗日组织的名称叫什么?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中正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卢沟桥!卢沟桥! 男儿坟墓在此桥! 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突真逍遥; 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 卢沟桥!卢沟桥! 立功报国在此桥!
——节选《卢沟桥歌》
请回答:(1)材料一是在哪一事件后发布的命令?反映了什么政策?导致什么后果?
(2)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因此发动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与材料一相比,国民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