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⑤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权:权宜,变通。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上使外将兵 |
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C.虽愈利,后无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肉食者谋之 |
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B.皆以美于徐公 |
C.虽不能察,必以情 |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翻译句子。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 的君主。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题。
①.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②.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拿起、提起)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拟题目)曰《高轩(车子)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期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分)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6)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①未尝识书具:②宾客其父: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④泯然众人矣:翻译下列各句。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
②少年时期,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 “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答: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答: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 )
(3)负势竞上( ) (4)横柯上蔽( )选出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风烟俱净与时俱进 | B.猿则百叫无绝滔滔不绝 |
C.负势竞上负荆请罪 | D.猛浪若奔乘奔御风 |
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是写水流势湍急,乙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答 甲乙两文同是写景散文,请你说说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点?
答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环: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攻亲戚之所畔畔: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A.道德 | B.道理 |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D.道路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