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2)实验中,“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法测量,可以通过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中,调整好“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平行光源发出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测量出“水凸透镜”的焦距。请具体说明移动光屏找到焦点的实验操作: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O~15Ω
(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2)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V;某次实验中,若电流表的示数是O.3A,电压表的示数是l.5V,请根据你前面选择的量程,在图中分别画出两表指针的位置
(3)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向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不变.
小明同学想比较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哪个更容易导电。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下表所示:
金属丝代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A |
金属甲 |
1 |
0.1 |
B |
金属甲 |
0.5 |
0.1 |
C |
金属乙 |
1 |
0.1 |
D |
金属乙 |
1 |
0.2 |
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除上述金属丝、干电池、开关、导线外,还必须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取的金属丝分别是:_______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
(3)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实验电路图(用“”表示金属丝)
(4)在本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的?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液体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t/℃ |
加热的时间t/min |
甲 |
1 |
0.1 |
5 |
1 |
2 |
0.1 |
10 |
2 |
|
3 |
0.2 |
10 |
4 |
|
乙 |
4 |
0.1 |
10 |
1 |
5 |
0.1 |
20 |
2 |
|
6 |
0.2 |
20 |
4 |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 有关,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洋洋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
(2)天平调节平衡后,洋洋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洋洋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 ;② 。
(3)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测出物块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物块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放大/缩小/等大)的 (实像/虚像)。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将 (变大/变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