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________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_______。
(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________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________,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量________。
(3)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________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________的活性降低,细胞________的速率降低。
(6)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 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做________进行攻击。
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
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_____。
(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
(4)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
(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
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_________种DNA片断。
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_________种DNA片断。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填高于、低于、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图中曲线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用图中标号回答)。由①至②的变化过程称之为▲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部位d受损受损;
如果▲,则说明骨骼肌受损受损。
研究发现,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生长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刚去除顶芽、带2片成熟叶的月季枝条若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含14C标记的葡萄糖溶液(黑暗中葡萄糖可被枝条吸收并向枝条的叶片移动),蒸馏水,脱脂棉,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将A、B两组枝条分别插入装有▲中,在A组的每一枝条去除顶芽的切口部位 ▲;在B组的每一枝条去除顶芽的切口部位 ▲,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A、B两组枝条放在 ▲环境中培养一定时间,用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检测A、B两组枝条所有叶片的放射性平均强度。
(二)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每组3根实验枝条)。
撕取洋葱外表皮,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叶表皮小块编号 |
A |
B |
C |
D |
E |
F |
硝酸钾溶液(mol/L) |
0.11 |
0.12 |
0.125 |
0.13 |
0.14 |
0.50 |
质壁分离程度 |
—— |
—— |
初始分离 |
分离 |
显著分离 |
显著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状况 |
—— |
—— |
自动复原 |
自动复原 |
诱发复原 |
不能复原 |
(1)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约为 ▲。
(2)C和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是 ▲。
(3)请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鉴别清水、2 mol/L蔗糖溶液和2 mol/L的尿素溶液。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清水、镊子、刀片。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制作三个临时装片。
第二步:用显微镜分别观察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三个临时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三种不同的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 ▲。用显微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 ▲;
②如果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则滴加的外界溶液为2 mol/L的蔗糖溶液: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