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统一王朝亦或分裂时期,中华民族都创造了灿烂丰富的人类文明。请按历史时序完成文明成就归纳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隋唐时期的乐舞 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秦汉时期的秦兵马俑等艺术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儿女齐相聚,黄帝故里同拜祖。2013年4月12日上午(农历三月初三),天朗气清,人潮涌动,锣鼓喧天,癸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如期举行,来自台湾的同胞、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欢聚于此,共拜轩辕,表达促进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会场延续了往年明黄色的色调,嘉宾都佩戴了黄帝丝巾,这条丝巾已成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一个标志。
(1)台湾和大陆迄今没有统一,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材料反映出目前两岸交流的状况如何?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方面,2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材料三:1987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就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材料四:1992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请回答:
(1)上面材料中的四次会议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2)上面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是什么会议的内容?
(3)材料二反映的会议使中国进入什么时期?

小小春联成为中国农村生活的“晴雨表”,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充完整。

农村对联
农业政策
翻身休忘本,饮水务思源(注:写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一声爆竹全国庆贺入合作社;万户农民齐步走上社会主义。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包产到户,迎来春花万朵;政策放宽,呈现瑞气千祥

问历代哪个皇上不纳粮,看今朝谁个农夫不领钱
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如免农业税)

(2)上面材料都是中国农村的改革,那么中国城市改革何时开始?重点又是什么呢?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1分)

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当前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堪称世界大国关系中的典范。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右图),表明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
(1)成为俄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哪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定的哪一条约,使中国重新回到被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三:2013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展开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的访问。观察李克强此访的具体行程,首站选在印度较为引人关注,在中国外交部此前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宋涛称,此举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他表示“中方希望通过此访进一步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0世纪50年代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哪一外交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四: 香港《明报》文章称,多达80名日本右翼23日晨抵达钓鱼岛海域,中国派出8艘海监船驶入有关海域驱离。该报社论称,中国执法船队首次成功驱离日本侵权船只,显示中国已掌控钓鱼岛及其海域宣示主权、维权执法的主动权,……
(4)台湾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被日本人强占的?
(5)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例
材料五:中国台湾网4月27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在伦敦隆重举行,来自各国的政要出席了这一葬礼。……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最终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6)哪一构想为成功解决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