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面对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败”,列宁作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2分)
(4)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工业化模式有什么共同点?(1分)
材料一如图。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刊登"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消息。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发生于公元哪一年?
4.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请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下面是张华同学整理的有关二战的材料。
1937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很快占领了北欧和法国,又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人民坚决抵抗。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中途岛,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1942年元旦,美苏中等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军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该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材料二中有3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在错误处画上横线,并在横线下方改正。
6.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到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究步骤一【搜集资料】
兴趣小组请你搜集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史料。
(1)请根据卡片中的"相关提示",填写"查找类别"中人物和事件的名称。
探究步骤二【解读史料】
兴趣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2)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法国大革命在"政治革命"中地位突出,哪一事件揭开了它的序幕?
(3)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在利用科学"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疫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
(4)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复兴篇】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5)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
探究步骤三【总结思考】
(6)综合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二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三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世界大国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外政策和相互较量,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问的争斗酿成了世界大战。--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是什么?
材料二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华沙条约=》)
(2)材料二是战后美国哪一外交政策的表现?该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此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四 2012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0周年。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当今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你认为当今国与国之间应怎样处理相互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