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这句话旨在说明( )
A.国家治理应该由专业性贤人管理 |
B.雅典民主政治排斥农民的狭隘性 |
C.公民必须从事生产劳动 |
D.太多财产影响公民从政的积极性 |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
C.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
有学者认为,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落镇无存矣……”。这位学者的观点主要表明了( )
A.与后世王朝相比秦朝专制的程度较弱 |
B.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C.外戚、世家和藩镇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
D.自秦至唐代并未实现真正的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