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开放为特区之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外,其他一切都是‘黄’的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变成解放前。”这些言论主要表明( )
A.特区缺乏对资本主义的鉴别 |
B.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 |
C.特区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D.特区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 B.器物的现代化 |
C.制度的现代化 | D.精神的现代化 |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张之洞的《劝学篇》 |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海国图志》《格物新报》《万国公报》是晚清年间先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书刊。以下关于这些书刊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些书刊均使用西历纪年 |
B.这些书刊均为维新派所创办 |
C.这些书刊的指导思想均为“中体西用” |
D.这些书刊均有介绍西学的内容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