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②→__________________→⑥(请补充完整)。
(2)图②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目的是控制实验变量__________,形成单一因素的对照组实验。
(3)图③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图⑤所示操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⑥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__________;该实验同时还证明了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能保鲜,另一瓶则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探究实验题: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步骤:
 ①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②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③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④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该实验的变量因素是。
 (2)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而不用1粒,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设计2号培养皿,实验的目的是;从步骤③看,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号培养皿纱布上洒等量的水分。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清水或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震荡后保温 |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消化,又能进行消化。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4个相同鱼缸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并回答:
 (1)如研究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取哪两组实验装置,实验的变量是;如研究水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选哪两组实验装置,实验的变量是。
 (2)如果选择A和C作为对照实验,能否说明河泥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作用?说说理由。 
 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2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滴液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刺激。
 ③若左右两滴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