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让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了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王学东
材料二 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壮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就一条,就是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同学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程度。……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做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开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耕
材料三 公元1917年11月7日,晚上9时40分,起义前线指挥部下达命令,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52毫米口径的空包弹被推入炮膛,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攻打冬宫的信号发出了。听到炮声,士兵、工人赤卫队潮水般地冲进冬宫。
--摘自《正道沧桑》
材料四  1927年,中共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屡遭失败,想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大城市中,通过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革命力量更容易在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带生存下来。毛泽东等决心另辟新路。
--摘自《正道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部经典著作的赞誉?这一经典著作的作者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3)材料三的描述与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和首先爆发的城市。
(4)举出一例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城市发动的武装起义名称。材料四所提毛泽东另辟的中国革命"新路"是什么?
(5)从上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谈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11分)
【智者光芒】
有人将“先秦时期”和“近代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社会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根据提示填写下列人物卡片(4分)

【变革先声】
思想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在它影响下,欧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3分)
【正道沧桑】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3)依据材料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历史事件。(2分)

1848年
由空想到科学
1871年
由理论到实践
1917年
由理想到现实
1918年
来到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

【理论升华】
(4)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巨变都是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请指出前两次巨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2分)

20世纪上半期,战争与发展并存,在大战的间隙,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为后期世界发展提供了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面临着选择……20世纪初,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苏俄(联)工业发展数据表

(数据来源: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数据来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材料四:每一个【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写出20世纪初,在欧洲爆发的空前规模的大战的名称。指出战后构建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根据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指出1921年—1925年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变化的措施。
(3)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写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分别说明美、德措施产生的世界影响。
(4)材料四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演讲中说:“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前赴后继的不屈抗争,付出几千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毛泽东在阅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后批注)“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如现今之英、日诸国……”
——毛胜《毛泽东读梁启超:从尊崇效仿到批判扬弃》
材料三: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
——中国新闻网《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的名字和太平天国都城的名称。
(2)说出材料二中毛泽东评价的历史事件。指出该事件失败的标志事件。
(3)指出材料三中孙中山寻求到的“中国的出路”是什么?实践这条出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时期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4)列举全面抗战开始和最终结束的标志事件。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5)习主席说“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列举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事件。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的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中国古代而文明源远流长,从距今至少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了人类的足迹。让我们沿着下面的时间轴,共同回顾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中主要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等。这几个国家率先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得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时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689年,英国国会在伦敦召开全体会议,制定了什么重要文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什么?
(3)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4)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