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战争与发展并存,在大战的间隙,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为后期世界发展提供了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面临着选择……20世纪初,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苏俄(联)工业发展数据表
(数据来源: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表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数据来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材料四:每一个【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写出20世纪初,在欧洲爆发的空前规模的大战的名称。指出战后构建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根据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指出1921年—1925年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变化的措施。
(3)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写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分别说明美、德措施产生的世界影响。
(4)材料四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同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美国学者谢弗评价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3个世纪中,几乎亚洲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郑和 |
哥伦布 |
|
时间 |
1405.1433缸 |
1492-1504定 |
航海次数 |
7次 |
4次 |
各次航海船只 |
大小船只200多艘 |
最少3只,最多l7只 |
每次航行人数 |
约2.7万-2.8万人 |
最少90人,最多l500人 |
到达范围 |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地 |
材料三(清朝时)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型史实两例。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次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清朝的“与外界隔绝”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2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帝王的赞颂与评价。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词中的“唐宗”是谁?他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局面?
(2)用一句话概括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阅读下列材料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这首诗是谁写的?材料中的“大江”指哪条江?
(2)“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战役?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2)引用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理由。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闻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国革命歌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中的“秋收暴动毛泽东”指什么历史事件?“暴动”的地点在哪里?
(3)“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2011年是纪念“八一”多少周年?